咽鼓管测压在判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中的作用

 

目的:

探讨咽鼓管测压(TMM)在判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(OME)预后中的作用。

 

方法:

对65例(84耳)OME患者的双耳均进行TMM检测,以量化评估咽鼓管(ET)功能。测试时在患者吞咽水的同时鼻咽部分别给予30、40及50 mbar 的压力,记录各压力下鼻咽部压力和外耳道内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。根据曲线计算咽鼓管开放潜伏期指数 R。R<1时表示ET开放正常,记为2分;R>1时表示ET延迟开放,记为1分;当外耳道没有记录到压力变化时表示ET没有开放,记为0分。将3个压力下测到的得分相加即为检测耳的ET评分(ETS),最差为0分,最好为6分。根据初次检测TMM 时的病史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,慢性OME组阳性对照组,30例(38耳)]及急性OME组[35例(46耳)]。患者的正常耳设为正常对照组,共计46例(46耳)。急性OME组患者在就诊后的 1~2个月均采用统一、严格正规的治疗措施,根据疗效将急性OME组进一步分为有效组[26例(33耳)]和无效组[9例(13耳)]。

 

结果:

正常对照组ETS为5.11±1.32,阳性对照组 ETS为1.08士1.32,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01);急性 OME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前ET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(P<0.01),但有效组 ETS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(P<0.01),无效组ETS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;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后ETS均有显著提高(P<005),有效组治疗后 ETS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,无效组治疗后ETS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(P<0.01),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

 

结论:

TMM可以判断急性OME的预后。急性OME患者的ET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,ETS较高的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、穿刺注药等治疗,ET功能可以恢复,OME可以治愈:ETS较低的患者则短期内难以治愈,可以考虑置管。若置管后 ETS无明显好转,则应在发病3个月之内考虑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,如咽鼓管球囊扩张术,旨在尽快恢复ET功能,避免发展为慢性OME。

 

点击阅读原文《咽鼓管测压在判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中的作用》

 

首页标题    学术分享    咽鼓管测压在判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中的作用
创建时间:2024-08-02